全 面擁抱數字化的浪潮已然襲來。
2021年,數字經濟占我國GDP總額的比例已高達39.8%,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提到,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對于企業而言,把握數字經濟的脈搏,則必然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將以數據為核心的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從而支撐業務創新和用戶體驗提升。
金融業作為各個行業中數字化轉型的先鋒,便捷、實時的手機轉賬,智能客服機器人等應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了我們的生活。在這背后,離不開堅實的數字底座的支持。
作為搭建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中興通訊聯手英特爾,向一直以來穩定至上、高標準、嚴要求的金融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這兩大巨頭是如何做到在高可靠地保障金融業基礎業務的同時,支持其完成業務轉型與創新的呢?或許在這一場圓桌對話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業務模式變革,
01數字底座該如何支撐金融新發展范式?
“金融行業是各行各業中積極擁抱數字科技的,這是因為現在金融行業的整個運作模式正在發生一些深刻的變革。”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杰教授在圓桌對談中表示。
一方面,不論是公司付款、現金管理等To B業務,還是轉賬支付、理財產品購買等To C的業務,線上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在線交易時間逐漸碎片化,且在“618”、“雙11”等時間節點會出現交易峰值。
因此,數字底座不僅需要保障7*24小時的業務連續性、穩定性、安全性,還要能夠通過配置自動化、服務可編排等方式,支持計算和存儲資源的彈性擴展、提升資源利用率,以應對突發的用戶海量交易的需求。
另一方面,業務同質化作為銀行的典型特征,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以滿足用戶千人千面的需求成為了銀行提升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走出差異化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
“具體而言,金融行業其實一直都是靠著準確的數據來進行運營的。對銀行至關重要的風險控制問題,同樣也是基于數據的。金融行業科技轉型走得快,除了自身業務需求推動,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對數據的把控力,這樣效高的算力、智能的算法才能去做智能分析,業務才有創新的基礎。” 中興通訊副總裁、中興通訊服務器及存儲產品線總經理郭樹波在圓桌中如此談到金融業的變革。
這不僅要求金融業的數字底座能夠支持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幫助金融企業豐富服務內容,同時對底層資源的池化,以更好的數字資源管理能力效高支撐業務轉型,加快產品應用開發、上線與迭代的速度,“小步快跑”地進行新業務探索。
英特爾中國金融行業客戶總監王東方表示,“金融業在監管合規的基礎上,金融客戶期望與客戶行為模式也在改變,同時,金融業還面臨著全新的競爭對手帶來的挑戰。這些都推動著金融行業重構自己的商業模式,重構客戶體驗,重構組織機構。當然這些變革都意味著對數字底座能力的更高要求。”
轉自《36氪》